构筑“引力场” 集聚新动能——辽宁借力辽洽会等活动持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当金秋的丰韵在大地缓缓铺开,“辽洽之约”再次如约而至。
9月25日至28日,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辽洽会”)将在我省举行。本届辽洽会以“新时代东北振兴 新征程合作共赢”为主题,向全球传递辽宁开放合作的热忱与诚意。6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使节,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民营企业500强”以及经济促进机构、商协会嘉宾齐聚辽宁,拓视野、聚共识、促提升、寻合作,共同开启辽宁与世界深度对话的大门。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用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来谋划对内对外开放,强化“枢纽”意识、“前沿”观念,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着力打造国家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海陆门户。
放眼全省,一幅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辽宁,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搭建全球共享平台、创造互利共赢局面。
充盈项目“蓄水池”
如今,大连国际医疗广场正在星海湾核心区域高标准建设、快节奏推进。
作为欧力士集团在华医疗健康板块的重点项目,大连国际医疗广场通过整合中日优质医疗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携手中日医企打造东北地区首家中日合作医疗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医疗产业升级,成为中日医疗合作的新标杆。
看好辽宁、走进辽宁、深耕辽宁,多年来,欧力士以一笔笔实际投入,不断增资扩产、加力布局,显示出对这片土地的高度信任、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集团负责人表示,辽洽会等平台能展示企业的发展历史和优势,让企业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在辽宁主场举办重大活动,吸引更多投资者走进辽宁、布局辽宁,是近年来我省的工作重点,通过在“家门口”相继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辽洽会、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让各方充分了解辽宁振兴发展的产业优势、重大商机、美好前景,推动各类企业在辽宁竞相发展,一大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加快落地。
数据显示出“辽宁引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734.9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3%,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稳居全国前列。
如今,更多优质资本跨越山海关、投资到辽宁,央企、外企、民企纷至沓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明显提升。
扩大贸易“朋友圈”
黄海之滨、渤海之畔,汪洋奔流,展示磅礴气象。
9月17日,随着最后一箱货物完成装船作业,满载货物的“伊斯坦布尔桥”轮缓缓驶离大连集装箱码头15号泊位,标志着海杰航运“中欧北极航线”在大连港首航成功。
这条新航线系国内首条专门针对跨境电商与高附加值货物开辟的北极集装箱航线,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此航线经由北极东北航道,直达英国弗利克斯托、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等欧洲基本港,相较现行绕行好望角的中欧航线节省了近30天,为东北地区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生产企业,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欧洲直达物流通道。
强枢纽、畅通道、优服务,辽宁港口千帆竞发、车船如织的繁忙景象映射出全省外贸回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也照见我省不断扩大贸易“朋友圈”的努力。近年来,我省紧盯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精准施策“稳现有、抢应有、拓会有”,多措并举拓市场,促进外贸增量提质,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省出台《辽宁省推动外贸稳增长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用政策为企业拓市场、抓订单保驾护航;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将全省重点境外展会计划扩充至148个,上半年累计组织全省1000余家优质企业参加百余场境外知名展会,成功举办俄罗斯、匈牙利(中东欧)辽宁出口商品自办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丹东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沈阳、大连纳入2025年国家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船舶出口实现大幅增长。
一系列“组合拳”之下,辽宁外贸克难奋进,出口攀上新高峰。今年前8个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5019.4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全省出口总值达2676.7亿元,同比增长11.6%,出口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锻造平台“强引擎”
沃野流金时,丰收欢歌起。一片位于辽宁的国家“试验田”经过精心耕作、悉心管护,正在收获累累果实,培育“良种”的经验也在向更大范围推广。
不久前,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全国29项案例中,辽宁自贸试验区3项案例入选。
商务部评价称,此次入选的典型案例创新性强、实践效果好、风险可控、具有推广价值。比如,在“主动参与制定国际海事运输规则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这一实践中,大连片区针对部分货物因国际运输规则限制导致海运出口难、成本高等问题,主动靠前深入企业,通过对标国际标准、提出中国方案,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难题,推动特殊品类货物安全合规出海。
近年来,作为引领我省扩大开放的核心载体,辽宁自贸试验区闯“深水区”,啃“硬骨头”,进行“首创性”探索,创造“可复制”经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引领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中取得明显成效。建设运营8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突破1万亿元。
以辽宁自贸试验区为代表,平台载体正成为引领辽宁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引擎。我省经济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高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一应俱全。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辽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力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不断提升辽洽会影响力,全面提升这些平台载体的对内对外开放能级,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辽宁集聚。
辽宁的努力,社会各界都看在眼里。“辽宁有科教人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禀赋优势。近年来,辽宁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科技金融、服务产业也有很大空间。”浦发银行董事长张为忠是大连人,他说,“去年参加辽洽会亲身感受到辽宁的新变化和金融业的发展潜力。我很看好辽宁的未来,希望借辽宁创新高地优势,发挥银行资产资源配置作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家乡建设。”
对外开放的“来路”,昭示着新时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出路”。又一届辽洽会即将举行,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辽宁将继续深化与各方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辽宁日报记者 董翰博)
【责任编辑:姜皓腾】
作者:辽宁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