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4238.63公顷 向“沉睡”的土地要效益
老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街区,闲置已久的地下商场迎来电商达人……近年来,在辽宁这片土地上,“沉睡”的空间正被激活,焕发新的生机。
从闲置到再利用,看似是物理形态的改造,实则是土地价值的重估。作为不可再生的核心生产要素,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为更好地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我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理念,努力破除制约土地要素盘活流动的机制障碍,探索创新产业用地支持政策,全面助推城市更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发力破桎梏
老厂区“腾笼引凤”
初冬时节,沈阳市于洪区沈新路106号中邮创新园(沈阳)产业园,工人正加紧施工。未来,这里将建成中邮创新园(沈阳)鸿蒙智行车辆交付中心。该中心是全国首批10家鸿蒙智行交付中心之一,涵盖交车区、车间区、客户休息区、维修培训区等功能,可提供全场景、数字化、高品质的车辆交付与用户体验服务,将助力沈阳乃至辽宁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和消费提质扩容。
可谁能想到,眼下这片热火朝天的土地几年前却是一片荒凉。
“2017年企业改制后,老厂区的土地受到土地性质制约,一直处于半闲置状态,利用率很低。”通用技术集团邮电器材东北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海林告诉记者,当时,这块6200平方米的空地简直成了公司的“心病”。为此,邮电器材东北公司积极对接沈阳市“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于2022年启动老厂区土地盘活专项工作。得知企业的发展规划后,沈阳市自然资源局迅速行动,依托创新型产业用地政策,通过规划条件调整、土地使用权续期等措施,将老厂区的工业用地调整为创新型产业用地。
这一用途的细化保留了工业用地的基本属性,同时通过功能复合化、容积率提升、配套比例放宽等政策创新,实现了地块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研发—服务”多元功能的升级,使其更适合新能源汽车服务设施用地要求。同时,创新型产业用地凭借全周期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导向及审批流程简化等优势,能有效降低企业落地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更有助于项目招引与落地。
“这次调整让土地从‘半闲置’变为‘强聚集’,价值也有了质的提升。”杨海林说,“这个项目投资5000万元,7月开始全面施工,明年销售额预计实现3亿元。”
动态规划促转变
老街区旧貌换新颜
“十一”假期,大连东关街人流如织。这里拥有13处不可移动文物、42栋历史建筑及132栋传统风貌建筑,同时聚集着当下最时尚的生活场景。让新潮流与老建筑融合起来的,是大连市开展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这项工作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让沉寂已久的“老房子”重焕生机。
东关街地处大连市核心区域,向东1公里是火车站,向南1公里是市政府,区域涵盖交通、商业、办公等多种用途,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其中一个,便来自毗邻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处6667.6平方米的地块。
“这处地块的经历比较波折。”大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根据大连市政府整体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它和另外两块地均由大连万航置业有限公司以出让方式取得。但受到市场变化、街区建设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开工意愿不强,造成地块闲置。
2024年,国家出台盘活闲置存量土地政策,大连市及西岗区政府结合文件内容,决定采取依法依规、分类处置、政府重新收回—供应的措施,合理处置这一地块。经与企业协商,西岗区政府在今年3月以合理价格收回地块,并调整了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大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调整是盘活的重点,将其规划用地性质由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在地块规划条件中明确了开敞空间、社区服务设施、社会停车位以及增加垃圾收集点面积等要求,确保符合东关街历史街区整体风貌。
盘活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完善政策体系的支撑。《大连市支持盘活存量土地若干政策》今年出台,其中很多内容都为这次盘活提供了依据。比如对于企业因经营需要不再继续开发的土地,可分割宗地后转让给其他经营主体等,真正做到“地尽其用”。目前,这块土地已于今年7月4日顺利出让,成交总价15939万元,整个楼盘预计于2027年年底交付。
统筹新增与存量
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沈阳和大连两处闲置土地的成功出让,正是我省积极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深挖存量土地效益的缩影。
从僵滞的“历史包袱”到被激活的“发展引擎”,存量资源的挖潜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副处长杜东波介绍,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闲置存量土地盘活工作,让土地资源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为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空间保障。截至目前,我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4238.63公顷。
在此基础上,全省还将持续完善“新增”与“存量”有机统筹的综合供地机制,实现土地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土地供给结构更加合理、土地要素流通高效顺畅的辽宁土地开发利用新局面。同时,支持土地置换开发,利用省土地二级市场线上交易服务平台“辽地通”,通过转让、出租或预告登记等方式盘活。
针对新产业、新业态需要多种用地性质的产业用地特点,我省还将编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明晰混合产业用地空间布局,支持以工业、物流仓储用地为主导用途,同以科研、商务金融、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为辅助用途的产业用地混合开发利用。
(辽宁日报记者 刘璐)
【责任编辑:姜皓腾】
作者:辽宁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