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出口总值再创新高 为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25    来源:辽宁经济网

1992.6亿元,同比增长13.4%!今年上半年,辽宁出口总值创下历史新高,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在全球贸易承压、辽宁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为全省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辽宁出口何以逆势上扬?记者深入采访,探寻背后的支撑力量。 

政策组合拳疏通外贸堵点

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是外贸稳健前行的基石。年初,省政府“1号文件”即聚焦稳外贸增量,随后《辽宁省推动外贸稳增长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密集出台,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一齐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外贸形势复杂,企业面临的困难不少。我们建立了由27家单位组成的高规格协调机制,就是要快速响应、精准解决企业诉求。”省商务厅人士表示。据悉,上半年我省还指导各市分别成立市级协调机制或工作专班,为省内100 余家重点机电企业提供相关预警和法律服务,重点防范和化解外贸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

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全省重点境外展会计划扩充至148个,上半年累计组织1000 余家企业参加百余场境外知名展会,推动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在沈阳举办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暨外贸新业态要素资源对接活动,吸引全省150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跨境电商海外仓39个,为我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了有效支持。 

通关便利化是提升外贸效率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拉长AEO企业享惠清单、创新‘空侧直通’监管、推广‘前站式’集拼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目的就是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跨境贸易的便利。”沈阳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有力支持了沈阳连续两年参与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并助力沈阳成功获批东北唯一的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欧班列(沈阳)开行量稳居东北首位。

新亮点涌现,结构优化动力足

辽宁外贸的逆势增长,离不开一系列新亮点带来的强劲动力。

物流通道创新跑出“加速度”。在辽中经济开发区的东北首个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集结中心,货车享受“一次查验、一次封志、全程通关”的高效服务。“TIR模式大幅压缩了车辆在口岸的滞留时间,通关效率提升了六成以上。”辽中海关监管三科科长俞龙介绍说。这里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形成双核联动,优势互补。上半年海关监管进出口TIR车辆91辆,货值3595.3万元,均处于全国前列。同时,沈阳海关深化“批次检验(检疫)”改革,为苹果等“辽字号”农食产品以及电工器材等工业品高效出口开辟了便捷通道。保税物流也表现亮眼,进出口额达590.6亿元,大幅增长37.9%,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外贸方式。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特征显著。机电产品已牢牢占据辽宁出口的“半壁江山”,上半年出口额达1003.1亿元,增长9%,占出口总值比重达50.3%,较年初提高 1.1 个百分点。其中,电工器材出口增长10.9%,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11.8%。这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动能的持续增强,成为支撑辽宁出口增长的中坚力量。

市场开拓多元化成效显现。上半年,辽宁对东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传统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尤为亮眼的是对东盟贸易,进出口额达592亿元,激增32.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16%。鞍山紫竹重型特钢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的产品正是借力中国—东盟原产地优惠政策,加速驶向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平均7.5个百分点的关税优惠,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辽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也分别增长了1.8%和11.3%。外贸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加速形成,有效分散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双枢纽驱动,布局未来稳增长

如何巩固当前的良好增长势头?关键在于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扎实有效的具体行动。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着力发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沈阳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双枢纽”引擎作用,加速打造临港加工贸易集群和特色产业外贸集群。依托“公海铁空网”联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往来。同时,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叠加优势,扩大飞机保税融资租赁、铜精矿保税混矿等高附加值业务的规模。

对于鞍本钢、营口敬业中板、奇瑞汽车、恒力重工等重点企业的进出口需求,相关部门表示将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与支持,并同步推动鞍钢国贸扩大代理进口、打造榴莲加工交易中心等新兴增长点。在市场开拓方面,计划办好日本、蒙古国、沙特等国的自办展览及跨国采购洽谈会,持续深化“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专项行动,引导和支持更多辽宁企业把握全球商机。

1992.6亿元的新高,是辽宁上半年奋力拼搏的答卷,更为下半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物流通道日益畅通、企业信心不断增强,辽宁外贸正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与活力,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辽宁日报记者 刘大毅)

【责任编辑:黄简一】


作者:辽宁经济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