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辽宁经济网

“十四五”以来,大连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以市场主体培育为重点,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尽大连之所能在支撑国家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发展呈现提质增效、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工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2021—2024年,大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5.1%、12%、7.6%,分别高于全国5.4、1.5、7.4、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24年,大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分别达到32.1%和56.3%,全部工业多年保持100万人以上的就业大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在石化产业领域,我市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工程,着力打造芳烃、烯烃两条产业链条,黄金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恒力新材料、逸盛大化聚酯项目相继投产,鼎际得石化高端新材料、绿色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市装备制造业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石化装备、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领域,以短板装备攻关和国产化替代为突破口,加快提升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水平。其中,中车大连机车搬迁顺利完成,旅顺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通用技术集团收购大连机床,大连机床重新步入正轨;恒力重工首制船(61000吨散货船)成功交付,标志着恒力重工已完全具备现代化的船舶建造能力。

我市消费品工业加快提档升级,全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开展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积极培育高质量、高美誉度的品牌、产品。大连市、普兰店区分别获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辽参制品、水果罐头、青芥辣根、海水养殖被列入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专栏。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力提升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体系,产业特色优势逐步显现。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千亿,企业超3000家,从业人员超20万人;电子信息制造业逐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应用电子为主导的产业链布局,发展势头良好;新材料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海外华昇建成国内最大电子浆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傅克烯新材料浸没式冷却液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替代进口;东北特钢开发的电磁阀软磁用钢成功实现量产,填补国内空白。

我市生物医药和先进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拥有辉瑞制药、欧姆龙等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科兴疫苗产品有水痘和腮腺炎疫苗、雅立峰生产狂犬病疫苗、艾美诚信生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在全国拥有较高占有率。

产业集群能级实现跃升

我市建立全市统筹的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机制,全力推进21个产业集群建设,并结合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将21个产业集群划分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潜力产业集群3个梯度,分级推动集群发展。2024年,大盘绿色石化集群、沈大工业母机集群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了我市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我市积极推进制造业“数转智改网联”,先后获评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技术改造“双试点”城市。累计培育4个国家级智能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73家,3家企业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

建成“长征云”“擎起网”“行健”等37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100万台(套)。中国联通(大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项目落地揭牌;大连市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立并入选工信部试点,培育技术服务供应商320余家。

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加快形成

我市逐步完善绿色工厂梯次培育机制,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制造体系。累计打造4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5家省级绿色工厂;2个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3个园区获评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建成57家市级绿色工厂,广泛分布于石化化工、建材、汽车零部件、互感器制造等多个行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愈加凸显。

优质企业培育成效突出

我市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企业发展激发经济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构建起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格局,一大批优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大连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96家。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舒心侨)

【责任编辑:王同文】


作者:辽宁经济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