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桥见”普法品牌建设:海城市检察院联合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赴沙河口区开展党日活动暨法治工作调研
为学习先进地区法治宣传教育与志愿者服务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擦亮西柳·“桥见”特色普法品牌,近日,海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付忠广带队,联合中共海城市驻村第一书记临时第二支部委员会,赴沙河口区平安志愿者协会开展党日活动暨法治工作专题调研,为海城市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工作汲取经验。
此次调研团队兼具专业力量与基层视角——成员不仅有西柳・“桥见” 特色普法品牌建设工作专班的检察院业务骨干,还有来自驻村第一书记支部的基层工作代表,确保调研既能紧扣法治宣传专业需求,又能精准对接驻村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抵达沙河口区平安志愿者协会后,调研团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实地走访了协会办公区域与活动阵地,从日常服务场景切入,直观了解协会的运行流程与服务模式。随后,双方围绕法治宣传与志愿者服务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调研团队首先聚焦协会的组织运转效能,详细询问内部架构设计、管理制度细则,探寻其高效服务背后的机制支撑;针对志愿者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双方就招募标准设定、分层培训计划、激励表彰措施等话题深入探讨,调研团队还特别关注志愿者流失问题的应对办法,认真听取协会在人员稳定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平安建设实践交流中,调研团队详细了解协会开展的治安巡逻、基层矛盾调解、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从活动开展频率、参与人数,到在提升社区安全系数、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的实际成效,都逐一询问记录。跨部门协作是此次调研的另一重点,团队重点学习协会与当地公安、社区、政府部门的联动模式,了解各方在资源共享、工作协同上的具体做法,以及这些协作机制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调研组与工作人员坦诚沟通,倾听运营难题及应对思路,为后续工作积累第一手参考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调研中,双方将学习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列为重要内容。双方一致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明确的工作指引。切实严格落实、切实学以致用,进一步完善“桥见”普法品牌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次调研既是海城市检察院深化“桥见”特色普法品牌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驻村第一书记支部践行“党建+法治”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与先进单位面对面交流,调研团队收集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下一步将梳理总结可借鉴的做法,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海城市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助力驻村工作中法治服务落地的实际举措。
【责任编辑:姜皓腾】
作者:辽宁经济网